- ·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版面费[08/04]
- ·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投[08/04]
- ·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期[08/04]
专家解读不同人群身体活动量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身体活动不足是多种主要慢性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近日,在“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2021媒体解读会”上,陈君石院士指出,2009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身体活动不足是全
“身体活动不足是多种主要慢性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近日,在“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2021媒体解读会”上,陈君石院士指出,2009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身体活动不足是全球第4位死亡风险因素,造成6%的死亡,仅次于高血压、吸烟和高血糖。
北京大学李立明教授对50万中国人群的追踪研究表明,身体活动强的人相比于身体活动不足的人,可以降低23%的心血管病事件。此外,身体活动不足会影响心理和认知,包括儿童和老人的认知、睡眠和骨骼健康。
近些年,中国人身体活动不足的比例逐年上升,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卫健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表示,健康和医疗不是同一个概念,想要维护身体健康,个人是第一责任人,我们需要有健康的意识、了解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预防和控制重大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
出场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学首席专家赵文华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营养与健康教育室主任刘爱玲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李可基
身体活动包括哪些内容?
陈君石院士在解读报告中指出,“身体活动”是指骨骼肌收缩引起能量消耗的一些活动,它的英文原文叫“Physical Activity”。身体活动这个概念不限于一定是特殊性质的哪一种活动,而是包括所有类型的、各种强度的、各种范畴的活动,就是人们在一天当中出于不同目的做的各种各样的活动都叫身体活动。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身体活动一共可以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职业性活动,也就是说,你工作中老是动的还是老是坐着的?第二类是交通出行,你是走路还是坐车?第三类是家务劳动。第四类指的是休闲活动,比如下班以后你要去游泳、跑步、打球。
陈君石院士强调,身体活动和一般的体育活动、运动、锻炼这些老百姓经常说的名词不是完全等同的,更不能把身体活动称之为“体力活动”。
为什么要强调身体活动?
陈君石院士表示,国内外大量研究都证实,缺乏身体活动(比如久坐不动)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造成死亡的第4位主要危险因素,前3位是高血压、抽烟、高血糖,它(身体活动不足)排位第4,它引起全球死亡的6%。反过来讲,积极和充足的身体活动是保证整个生命周期健康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石。
身体活动不足不仅会影响儿童的身体发育,而且假如你同时还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抽烟、大量喝酒的话,那就成为很多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共同的危险因素。
另外,身体活动不足还会影响人的心理状况、认知、睡眠质量和骨骼健康,所以也是老年人生命质量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能站不坐、能走不站、能动不静
赵文华总结了《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2021)》总体理念和基本的原则,即动则有益、多动更好、适度量力、贵在坚持。减少静态行为,每天保持身体活跃状态,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尽可能的保持比较多的身体活动,能站不坐、能走不站、能动不静,注意在安全的环境下、着适合的鞋子等进行活动。
儿童时期形成的规律身体活动可以持续到成年期
对于2岁及以下儿童,《指南》中有4条建议。建议每天与看护人进行各种形式的互动式玩耍;对于能独立行走的幼儿,每天要至少进行180分钟的身体活动,并且受限时间每次不要超过1小时;不建议看各种屏幕。
对于3~5岁儿童,《指南》中有3条建议。建议每天至少进行180分钟的身体活动,其中包括60分钟的活力玩耍,鼓励多做户外活动;每次静态行为不超过1小时;每天视屏时间累计小于1小时。
对于6~17岁儿童青少年,《指南》中有3条建议。建议每天进行至少60分钟中等强度到高强度的身体活动,且鼓励户外活动为主;每周至少进行3天的肌肉力量训练和强健骨骼练习;减少静态行为,每次静态行为持续不超过1小时,每天视屏时间累计少于2小时;在乘坐交通工具、躺着和关灯的时候,不提倡看书、看手机、使用电脑。
刘爱玲指出,儿童时期形成的规律积极的身体活动可以持续到成年期,对一生的健康都将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对于18~64岁成年人的建议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有益于健康,建议每周进行150-300分钟中等强度或75-150分钟高强度有氧活动,或等量的中等强度和高强度有氧活动组合。李可基教授强调,这个推荐量不是一定一次完成,是一周累计的数值。
文章来源:《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网址: http://www.zgxxgbyj.cn/zonghexinwen/2022/0426/526.html